說真的,我這張愛吃的嘴啊,總是特別念舊。尤其對那種帶著「家」味道的點心,簡直毫無抵抗力。還記得小時候,外婆家那口冒著白煙的大灶嗎?每當那股混合著黑糖焦香和紅棗獨特甜韻的氣息飄出來,我就知道,今天有福了!外婆的紅棗糕,軟糯中帶著彈性,甜得一點也不膩人,溫潤入心。那滋味,簡直是我童年裡關於「幸福」的具體詮釋。長大後,跑遍臺北大街小巷的糕餅舖、傳統市場,甚至百貨公司地下街的精緻點心櫃,試圖找尋那種記憶中的味道,結果總是差那麼一口氣。不是太甜膩像在吃糖磚,就是口感粉粉的少了點靈魂,再不然就是紅棗香氣淡得像在跟你捉迷藏。實在沒辦法了!那股饞勁兒逼得我捲起袖子,決定自己來場「紅棗糕復刻行動」。跌跌撞撞,鍋子都差點燒焦幾個(笑),總算摸索出幾個接近外婆神韻,又適合現代廚房操作的版本。今天就來個大公開,跟我一起找回那份溫柔的甜蜜吧!
目錄
食材挑選:好糕的起點,藏在細節裡
想做出一塊感動人心的紅棗糕,食材絕對是關鍵中的關鍵!這幾年實驗下來,深刻體會到「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道理。光是主角「紅棗」,學問就大得很!
- 紅棗: 這可是靈魂啊!我現在只敢信賴幾種:
- 新疆若羌灰棗: 我的最愛!肉質厚實緊密,甜度高得自然,香氣超級濃鬱。熬成泥後顏色是漂亮的深酒紅,做出來的紅棗糕顏色正、香氣足,口感也最飽滿。雖然單價高一點,但絕對值得投資!
- 河北滄州金絲小棗: 個頭小但核也小,肉質細膩,甜度中等偏上。香氣屬於優雅型,熬出來的棗泥顏色是亮麗的紅色。做出來的糕體相對細緻。
- 山東樂陵棗: 個頭超級大,肉厚核小。新鮮時脆甜好吃,但乾燥後甜度和香氣我覺得略遜於若羌棗,比較適合直接吃或煮湯。拿來做紅棗糕,濃鬱度會差一點點。
- ❌ 地雷區: 那種看起來特別大、特別紅豔,價格卻異常便宜的(尤其在觀光區常見),很多是泡過糖水或染色處理的!買回家一煮,整鍋水變紅,棗子本身卻沒味道,慘痛教訓啊!還有摸起來濕軟黏手的,十之八九是受潮發黴了,千萬別碰!

常見紅棗品種比較表 | 適合做棗糕嗎? | 香氣濃鬱度 | 甜度 | 果肉質地 | 熬煮後顏色 | 個人推薦指數 |
---|---|---|---|---|---|---|
新疆若羌灰棗 | ★★★★★ 超適合! | ★★★★★ 超濃鬱 | ★★★★★ 高 | 厚實緊密 | 深酒紅 | 🏆🏆🏆🏆🏆 (必買) |
河北滄州金絲小棗 | ★★★★☆ 很適合 | ★★★★☆ 濃鬱 | ★★★★☆ 高中 | 細膩 | 亮麗紅 | 👍👍👍👍 (穩定輸出) |
山東樂陵棗 | ★★★☆☆ 還行 | ★★★☆☆ 中等 | ★★★☆☆ 中 | 厚但較鬆 | 普通紅 | 👌👌👌 (可用) |
不明來源大紅棗/糖精棗 | ✘ 絕對不行! | ✘ 無或怪味 | ✘ 死甜 | 濕軟或鬆散 | 可能掉色 | ⚠️⚠️⚠️ (快逃!) |
- 糯米粉: 決定糕體口感的核心!試過好幾種後,我鎖定這兩種:
- 純糯米粉: 傳統首選,做出來的紅棗糕軟糯Q彈,放涼後也不會變硬,是我最愛的經典口感。缺點是新手操作不好容易過黏。
- 糯米粉混少量在來米粉: 比例大約是糯米粉:在來米粉 = 10:1 或 9:1。這個組合適合喜歡口感稍微「立體」一點、沒那麼黏牙的朋友。在來米粉就像個小幫手,讓糕體更穩定好切。但切記,比例千萬別超過1:4,否則會失去紅棗糕特有的軟糯感,變得硬邦邦像發糕,那就失敗啦!(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 糖:
- 黑糖 / 紅砂糖: 首選!它和紅棗根本是絕配!那種帶著焦糖香、礦物質風味的甘醇,能把紅棗的甜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讓紅棗糕的風味更厚實有深度。外婆以前都用這個。
- 二砂 / 黃砂糖: 純粹的蔗糖甜味,比較清甜,不會搶走紅棗本身的風頭。適合喜歡純粹棗香的朋友。
- 冰糖: 甜度最純淨,也相對不膩。但少了點層次感,我自己比較少用。
- (真心話:拜託別用白砂糖!做出來的糕只有死甜,完全沒有深度,浪費了辛苦熬的棗泥啊!)
- 配角們: 這些看個人喜好和手邊材料調整:
- 植物油/奶油: 加一點點可以讓糕體更潤口、更亮澤,也比較不黏模具。我偏好耐高溫的植物油如玄米油或葡萄籽油,味道中性。喜歡奶香的可以用融化奶油(但冷藏後會稍硬一點)。
- 堅果/果乾(隨意): 核桃、桂圓乾、枸杞都是好搭檔。我會在入模前撒在表面,增加口感層次和營養價值。記得核桃要先烤過才香!
- 水/牛奶: 調整麵糊濃稠度用。水就好,牛奶會增加風味但也容易壞,做好的紅棗糕要儘早吃完。

食譜集結:傳統、養生、懶人,總有一款適合你
摸索了這麼久,我手上有幾個壓箱寶版本,各有特色。挑一個順眼的開始吧!
1. 經典外婆風軟Q版 (最接近記憶中的味道)
- 目標口感: 極致的軟、糯、Q!甜度溫潤,棗香爆炸濃鬱。
- 食材清單 (6吋圓模或18x18方模一份):
- 去籽紅棗 (推薦若羌灰棗) 250g
- 飲用水 (煮棗用) 400ml
- 黑糖 / 紅砂糖 120g (甜度可調整,先試棗泥甜度再加)
- 純糯米粉 250g
- 植物油/融化奶油 15ml (抹模具防沾用油另計)
2. 穩健養生加分版 (口感更立體,營養更豐富)
- 目標口感: 軟糯中帶點紮實感,好切不易散,加入堅果營養升級。
- 食材清單 (6吋圓模或18x18方模一份):
- 去籽紅棗 (若羌或滄州皆可) 250g
- 飲用水 (煮棗用) 450ml (因加了粉,水稍多)
- 紅砂糖/黑糖 110g
- 糯米粉 220g
- 在來米粉 30g
- 植物油 20ml
- 核桃碎 / 桂圓乾 / 枸杞 適量 (裝飾用)
3. 電鍋快手懶人版 (沒烤箱/蒸籠也行!)
- 目標: 簡單省事,用家裡電鍋就能搞定,適合小家庭或臨時想吃。
- 食材清單 (用內鍋約15-18cm直徑):
- 去籽紅棗 150g
- 飲用水 (煮棗用) 300ml
- 黑糖 / 二砂 70g
- 糯米粉 150g
- 植物油 10ml

實戰操作:手把手教你做出不失敗的紅棗糕
好啦,食材齊了,食譜選好了,現在進入緊張又興奮的實作環節!放心,我會把每個步驟的「眉角」都告訴你,避開我踩過的坑。
Step 1: 熬煮靈魂棗泥 (這步超重要!)
- 洗棗去籽: 紅棗先用清水快速沖洗掉灰塵,然後認真地、一顆顆去籽!(別偷懶,吃到籽很掃興啊!) 去籽紅棗秤好重量。
- 熬煮紅棗: 去籽紅棗 + 冷水 400ml (食譜水量) 放入鍋中,大火煮滾後轉「最小火」,蓋上鍋蓋,慢燉30-40分鐘。目標是把紅棗徹底煮到軟爛,一壓就化開的程度。
🔥 關鍵技巧1: 火一定要小!用最小的爐心火,保持水面只有微微冒泡的狀態。大火猛煮會把水煮乾,棗子還沒軟就焦底...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清理鍋子很累!
👀 關鍵技巧2: 水量是參考!如果發現煮到20分鐘水快乾了棗子還沒軟?趕緊補一點點熱水進去!反之,如果棗子軟爛了還剩下不少水,等等打泥時可以斟酌少加點水。總之棗子要軟爛!
(養生版/懶人版水量依食譜,但同樣要煮到軟爛!)
- 打成棗泥: 煮好的紅棗連同鍋裡剩餘的湯汁一起倒入食物調理機或果汁機,攪打成非常細緻的泥狀。(一定要打很細!否則吃起來會有渣感,口感扣分!) 沒有調理機?那就辛苦點,用濾網把煮爛的棗子壓成泥,盡量壓細,不過會比較費力,也會損失一些纖維。
- 過篩去渣 (Optional但推薦): 追求極致細膩口感的話,可以用細網篩把打好的棗泥再過篩一次,濾掉可能殘留的細小棗皮。這步有點麻煩,但成品口感會提升一個檔次!(我懶的時候會省略,看心情和時間)。
Step 2: 融合棗泥與糖
- 將細緻的棗泥倒回乾淨的鍋中(最好是厚底鍋比較不易焦)。加入黑糖/紅砂糖。
- 開中小火,持續攪拌,把糖煮融化,同時也讓棗泥的水分蒸發掉一些,濃縮風味。煮到糖完全溶解、棗泥稍微變得濃稠一點點(像濃湯的質感)就可以關火。(⚠️ 注意:持續攪拌!這裡超級容易黏鍋燒焦!別偷懶!煮到糖溶化、整體質地均勻即可,不用煮到太乾,因為等等還要加粉。) 這個濃稠度需要經驗判斷,多做幾次就有感覺了。
- 關火後,稍微放涼個5分鐘(太燙會把粉燙熟結塊)。此時可以嚐一下甜度,覺得不夠甜可以再加一點糖攪勻。(但記得後面的粉是沒味道的喔!)
Step 3: 調製糕體麵糊
- 將糯米粉(養生版要加在來米粉)倒入一個夠大的攪拌盆中。
- 把溫熱的(不是滾燙的)棗泥糖漿,緩緩倒入粉中。一邊倒,一邊用耐熱刮刀或筷子快速攪拌!
- 持續攪拌,直到所有粉類都被潤濕,成為一個濃稠、均勻、無粉粒的麵糊。(重點:不要有粉粒!攪拌要徹底!)
- 倒入植物油或融化奶油,再次攪拌均勻。麵糊的狀態應該是濃稠、有光澤、滴落下來紋路會緩緩消失的樣子(類似優格的稠度)。(💧 水量調整:如果發現拌好的麵糊太稠、攪不動?可能是剛剛熬棗泥時水分蒸發過多,或粉吸水力不同。這時可以「非常少量」地加入溫水或溫牛奶(一次加5-10ml),攪拌均勻再看狀態。太稀就完蛋了,所以水要「非常非常」少量加!如果太稀... 呃,只能再加點粉補救,但風味會被稀釋。)

Step 4: 入模蒸熟
- 準備模具: 在模具(蒸籠用的竹製糕盤、不鏽鋼模、耐熱玻璃模、甚至深瓷碗都可以)內壁均勻塗抹上一層薄薄的油(防沾!非常重要!)。懶人版直接使用電鍋內鍋,洗淨擦乾即可。
- 倒入麵糊: 將調好的紅棗糕麵糊倒入準備好的模具中。稍微在桌上輕震幾下,讓表面平整,震出大氣泡。
- (Optional:裝飾) 如果要做養生版,這時可以在麵糊表面均勻撒上烤過的核桃碎、桂圓肉或枸杞。
- 蒸製:
- 蒸籠/瓦斯爐蒸法: 鍋中加入足量水燒滾。模具放入蒸籠,蓋上籠蓋。用中大火蒸約 45-60分鐘。蒸的時間視模具深淺大小而定。竹籤測試:時間到時,用竹籤插入中心,拔出時沒有沾黏生粉漿,就是熟了!(關鍵:火要夠大,蒸汽要足!中途盡量別開蓋,否則糕體容易塌陷或蒸不熟。水一次加足!)
- 電鍋蒸法 (適用所有版本,懶人版專用內鍋): 外鍋加 2杯 水 (量米杯)。放入裝好麵糊的模具 (懶人版直接放內鍋)。蓋上鍋蓋,記得鍋蓋邊緣夾一根筷子留縫隙,避免鍋蓋水滴回糕體表面造成濕爛。按下開關,蒸到開關跳起後,不要馬上開蓋!悶15-20分鐘!同樣用竹籤測試中心是否熟透。如果沒熟,外鍋再加半杯水繼續蒸一次。(電鍋版最怕沒蒸透!悶很重要!)
Step 5: 冷卻定型 & 享用
- 蒸好的紅棗糕取出後,放在網架上完全放涼!一定要忍到涼透!熱的時候非常軟爛,切下去會一塌糊塗。(最難熬的時刻!香氣撲鼻卻不能吃... 😭)
- 完全涼透後,用薄的小刀或抹刀沿著模具內壁劃一圈,就可以輕鬆脫模了。
- 切片享用!傳統吃法是切塊直接吃,冰冰涼涼的也很好吃喔!口感更Q!
(我的失敗經驗總結血淚提醒:)
- 棗泥沒煮軟 / 沒打細 ➔ 成品有渣感,扣分!
- 燙棗泥倒進粉裡沒快速攪拌 ➔ 結塊!超難拌開!
- 麵糊太稀 ➔ 蒸出來軟爛不成形!
- 蒸的火力不足 / 時間不夠 / 中途開蓋 ➔ 中心不熟!黏牙餬口!
- 🫶 沒涼透就切 ➔ 慘劇!黏刀、不成形!耐心是美德!
- 模具沒抹油/抹得不均勻 ➔ 脫模時缺角破相!
(疑問:為什麼外面賣的紅棗糕顏色可以那麼鮮紅?我做的總有點暗沉?) 咳,老實說,看過熬煮過程就知道,天然紅棗熬出來的顏色就是深酒紅或深褐色。那種鮮豔欲滴的亮紅色...嗯,你懂的。我寧願要天然的暗紅,也不要人工的亮紅。健康比較重要啦!
Q&A 時間:解答你心中的紅棗糕疑惑
Q1: 做好的紅棗糕可以放多久?怎麼儲存?
A: 因為沒加防腐劑,最好儘早吃完!室溫下(臺灣天氣熱)建議當天吃完。吃不完務必密封好冷藏,2-3天內吃完。冷藏後口感會更Q彈。冷凍可以儲存約2週,要吃時提前取出回溫或稍微蒸一下即可恢復軟糯。冷凍後口感會稍有變化,沒那麼軟綿。
Q2: 素食者可以做紅棗糕嗎?
A: 完全可以!我提供的食譜本身就是全素的(除非你裝飾用奶油或牛奶,改用植物油和清水即可)。紅棗、糯米粉、糖都是植物性來源。是很棒的素食點心選擇!
Q3: 為什麼我的紅棗糕吃起來粉粉的?不夠Q?
A: 口感粉粉通常是幾個原因:(1) 糯米粉品質不好或存放過久。(2) 粉類比例不對(尤其在來米粉加太多)。(3) 最重要的一個:蒸的時間不夠或火力不足! 中心沒完全熟透就會粉粉黏牙。下次試試延長蒸的時間,確保蒸汽充足,蒸熟後悶夠時間,完全冷卻再切。選用純糯米粉的經典版口感也會更Q喔!
紅棗糕對我來說,從來就不只是一塊點心。它承載著外婆溫暖的手作記憶,是童年單純滿足的滋味。自己動手做的過程,像是在跟那段時光對話。雖然一開始手忙腳亂,鍋子差點燒壞幾個,但當那塊溫潤軟糯、棗香四溢的成品順利出爐,涼透後一刀切下,看到漂亮的斷面時,那份成就感真的難以言喻。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完全掌控食材:用最好的紅棗,調整最適合的甜度,沒有多餘的新增物。
雖然步驟看起來有點多,但只要掌握熬煮棗泥的耐心、混合麵糊的技巧、蒸製的火候與時間控制,還有最重要的「等待完全冷卻」的修養,你也能輕鬆做出感動自己、驚艷家人的好味道。找個悠閒的午後,試著做做看吧?讓家裡也飄起那股溫暖幸福的棗香。那份手作的溫度,絕對值得你花點時間。祝你成功!歡迎分享你的成果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