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超愛吃牛肉麵的,從小吃到大,那種熱騰騰的湯頭配上軟嫩牛肉,簡直是天堂的味道。記得去年夏天,我無意間在網上看到「樹林牛肉麵」的討論,大家都在說它有多好吃,我就好奇想試試。結果一吃就上癮了!現在我幾乎每週都去光顧,每次都能發現新驚喜。臺灣的牛肉麵文化真的很豐富,但「樹林牛肉麵」在我心中絕對排前三名(這是我個人的排名啦,等一下我會分享更多)。說實話,有些分店服務有點隨便,讓人火大,但食物品質還是沒話說。今天,我就用第一人稱來帶大家深入看看這些店,保證讓你流口水!順便提一下,牛肉麵湯頭怎麼熬才香?我問過老闆,他說秘方不外傳,但我偷偷觀察過。好,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目錄
樹林牛肉麵總店
介紹:這家是創始店,開了快二十年,老闆是個老實人,堅持傳統做法。我第一次去就被那種懷舊氣氛吸引,牆上貼滿老照片,講述樹林區的牛肉麵歷史。湯頭是用牛骨熬十二小時,不加味精,喝起來清爽不膩。但說真的,店面有點舊,椅子坐久了屁股痛,如果能翻新一下更好。
樹林牛肉麵分店一(中山店)
介紹:這家開在臺北中山區,比較現代化,裝潢亮晶晶的,年輕人很愛來。湯頭跟總店一樣棒,但牛肉切得薄一點,我個人偏愛厚片,所以扣點分。上個月帶朋友去,等位等了半小時,效率有待加強啊!
樹林牛肉麵分店二(板橋店)
介紹:板橋這家空間大,適閤家庭聚餐,我帶爸媽去過三次。老闆娘超熱情,會送免費茶水。不過,牛肉有時燉得不夠爛,咬起來費勁,我當面跟她抱怨過,她說會改進。整體來說,氣氛溫馨。
樹林牛肉麵分店三(淡水店)
介紹:淡水店靠海邊,吃完可以散步看夕陽,超浪漫!湯頭加了海鮮提鮮,風味獨特。但位置偏遠,我開車去過一次,停車位難找,差點遲到約會。老闆說他們用的是本地牛肉,品質保證。
樹林牛肉麵分店四(三重店)
介紹:三重店走平價路線,學生族群多,我大學時常來。份量足,一碗就能吃飽,適合預算有限的人。缺點是環境吵雜,聊天要大聲吼,有點累。牛肉麵的麵條有時煮太軟,我建議點餐時說要"硬一點"。
樹林牛肉麵分店五(新莊店)
介紹:新莊店主打健康概念,湯頭少油少鹽,我健身後常來。老闆是營養師出身,會講解食材來源,牛肉選用草飼牛(低脂肪)。不過,味道偏淡,重口味的人可能不愛,像我第一次吃時有點失望。
樹林牛肉麵夜市攤位
介紹:這攤在樹林夜市裡,晚上才開,我喜歡宵夜時來。湯頭維持水準,但環境簡陋,坐路邊小凳子吃。老闆手腳快,三分鐘上菜,適合趕時間的人。上次下大雨,棚子漏水,湯差點淋濕,這點要罵一下。
樹林牛肉麵家庭式餐廳
介紹:這家像家庭廚房,老闆一家親自經營,我每次去都像回家。湯頭家常味,不加複雜調味料。但份量小,男生可能吃不飽,我加點小菜才滿足。人情味濃,聊天能聽到很多故事。
樹林牛肉麵旗艦店
介紹:旗艦店在高檔商圈,裝潢氣派,適合請客。我帶客戶來過,服務專業,但價格偏高。湯頭精緻,牛肉入口即化。不過,預約制麻煩,沒位子時得等,我有次白跑一趟。
樹林牛肉麵經典老店
介紹:這家是三十年老字號,原汁原味保持古法。我爺爺說他年輕時就吃過,湯頭傳承三代。店面不起眼,但味道扎實。缺點是隻收現金,我忘了帶錢包時尷尬死了。
講完這些店,我覺得樹林牛肉麵能在臺灣牛肉麵界屹立不倒,關鍵就在湯頭的真材實料。不信?來看看我整理的「臺灣牛肉麵排行榜」(個人主觀排名,別太認真):
- 樹林牛肉麵總店 — 湯頭冠軍,懷舊感滿分
- 林東芳牛肉麵 — 老字號,但價位高
- 永康牛肉麵 — 觀光名店,排隊人太多
再分享個人的小撇步:吃樹林牛肉麵時,加點 醋 或 辣椒(老闆自製的)能提升風味。我有次實驗,發現這樣湯頭更層次分明。另外,牛肉品質怎麼挑?選色澤鮮紅、紋理細的,樹林牛肉麵用的多是本地黃牛 (老闆親口說的)。
最後,聊聊為什麼我這麼迷樹林牛肉麵。不只是味道,還有那種社群情感。記得去年颱風天,總店照常開門,老闆說「不能讓老客人餓肚子」,我冒雨跑去吃,暖到心底。當然,不是每家分店都完美,像板橋店的牛肉有時太硬,但整體瑕不掩瑜。樹林牛肉麵的未來會怎樣?我猜會繼續擴張,但希望保持初心。
Q&A(常見問題簡答)
- Q: 樹林牛肉麵需要排隊嗎?
- A: 總店和旗艦店高峰時段要等,其他分店還好。
- Q: 適合素食者嗎?
- A: 部分分店有蔬菜湯麵選項,但主打牛肉料理。
- Q: 外帶服務如何?
- A: 所有分店提供外帶,湯麵分開包裝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