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真心熱愛臺灣在地食材,尤其是時令美味的老饕,讓我帶你走進每年春天我最期待的滋味——桂竹筍料理。這絕對不是在電腦前隨便拼湊出來的冰冷資訊,而是我每年四、五月,天剛亮就興奮地往市場跑,就為了搶那一把把帶著露水的鮮嫩桂竹筍,累積下來的真實經驗與滿口香氣。(我敢保證,你看完絕對會想立刻衝去買筍!) 老實說,剛接觸桂竹筍料理時,我也碰過釘子。有次心急沒煮透,那筍吃起來澀得要命,差點毀了一鍋雞湯,被老媽唸了好久。但失敗不就是進步的動力嗎?這些年來,跟菜攤阿婆討教、自己不斷嘗試,總算摸出點門道。你知道嗎?選筍、處理筍,真的是一門學問,處理得好,那股清甜脆嫩,什麼罐頭筍、進口筍都比不上,這才是真正的臺灣春天味道。
首先要懂「挑」!新鮮才是王道
市場上看到的桂竹筍,通常已經剝掉大部分外殼。好的桂竹筍,筍尖要緊密閉合,顏色翠綠帶點褐色絨毛(別嫌它醜,這是新鮮的象徵!),拿在手上有沉甸感(表示水分足)。筍身要挺直飽滿,底部切口要白淨溼潤,如果切口發黑乾澀,或是筍尖散開變黃,那肯定老了,吃起來纖維粗得像掃把,再厲害的廚藝也救不回來。我通常一次買個兩三斤,處理好分裝冷凍,就能把春天的味道留久一點。
處理桂竹筍的「關鍵一步」你絕對不能省!
很多人怕麻煩,買回來隨便洗洗就下鍋,結果就是滿口苦澀。這「脫澀」步驟,是桂竹筍料理美味的基礎,絕對不能偷懶!
我的秘訣很簡單:
- 剝殼去老皮: 把最外層還沒剝乾淨的老殼剝掉,再用刀或刨刀把底部比較粗糙的纖維削掉。
- 切塊(或切段、切絲): 看你要做什麼料理來決定形狀。煮湯、紅燒可以切滾刀塊或長段;涼拌、炒食可以切薄片或細絲。
- 冷水下鍋煮透: 這是重點! 切好的筍一定要冷水下鍋,水量要蓋過筍。可以加一把生米(利用米的澱粉幫助帶走澀味)或是幾片幹辣椒(提香)。開大火煮滾後,轉中火慢慢煮。
- 煮多久?問筷子! 煮到竹筍的苦澀味消失,變得透明軟化,用筷子能輕易戳穿最厚的部分(通常是筍節處)。這時間很重要! 不夠久會澀,煮過頭會失去爽脆口感。以我經驗,一斤筍大概要煮40-60分鐘不等(看筍的老嫩)。煮的時候蓋子別蓋太緊,讓異味揮發出去。
- 泡冰水,鎖住脆度: 煮好的筍立刻撈起來,衝冷水降溫,然後泡在冰水裡。這步能讓筍肉更緊實爽脆。泡個半小時左右就可以撈起瀝乾,分裝冷藏或冷凍了。
不同部位適合不同桂竹筍料理方式:
部位 | 特色 | 最適合的桂竹筍料理方式 |
---|---|---|
筍尖 | 最嫩、纖維最細 | 涼拌、清炒、蒸蛋 |
中段 | 口感脆嫩、甜度高 | 紅燒、煮湯、油燜 |
筍節附近 | 纖維稍粗但風味濃厚 | 燉煮(如雞湯、排骨湯)、滷味 |
根部 | 纖維最粗,風味最濃郁 | 熬煮高湯、長時間燉滷(需切小塊) |
(小叮嚀: 根部雖然粗,但千萬別丟掉!拿來熬湯底,超鮮甜的!)
處理好的桂竹筍,就是百變料理的開始啦!分享幾道我百吃不膩,做法也不難的經典桂竹筍料理,保證你在家也能輕鬆復刻餐廳級美味!這些食譜都是我試過無數次,調整到最適合家庭操作的版本。
家常涼拌和風桂竹筍
這道是我家夏天餐桌的常客,清爽開胃,做法簡單到不行,最能吃出桂竹筍本身那股清甜。
- 食材:
- 處理好的桂竹筍尖或嫩中段:約300克 (切薄片或細絲)
- 柴魚片:一小把
- 日式醬油(薄鹽):1.5~2大匙
- 味醂:1大匙
- 米醋:1小匙 (喜歡酸點可加半小匙)
- 白芝麻:少許 (熟的)
- 香油:幾滴 (可省略)
- 七味粉(可選):一點點提味
- 做法:
- 把切好的筍片或筍絲用滾水快速燙一下(大約30秒),瀝乾放涼。(如果是剛處理好的冰鎮筍,這步可省。)
- 調醬汁:醬油、味醂、米醋在小碗裡混合均勻。味醂是關鍵,提供甜味和光澤,別用糖代替!
- 把筍片/絲放入碗中,淋上調好的醬汁,輕輕拌勻。
- 撒上滿滿的柴魚片和白芝麻,滴幾滴香油(不喜歡的可以不加)。
- 稍微靜置10分鐘左右讓筍入味,吃之前再攪拌一下,喜歡微辣的可以撒點七味粉。
- 冰過更好吃!冷藏可以放個兩三天。
(這道的秘訣就是筍要切得夠薄或夠細,才能充分吸收醬汁的味道,柴魚片不要省,它和桂竹筍是絕配!) 這道桂竹筍料理,每次端上桌總是最快被掃光。

懷舊風味醬燒雙冬(冬筍+冬菇)
誰說桂竹筍只能小清新?這道濃油赤醬的醬燒雙冬,是我記憶裡辦桌菜的經典味道,超級下飯!用桂竹筍代替傳統的冬筍(綠竹筍或麻竹筍冬筍),效果一樣棒,而且更經濟實惠。
- 食材:
- 處理好的桂竹筍中段:約400克 (切滾刀塊或厚片)
- 幹香菇:8-10朵 (選小朵厚肉的,香氣足)
- 蒜頭:3-4瓣 (拍扁)
- 姜:一小塊 (拍扁或切片)
- 食用油:1.5大匙
- 調味料:
- 醬油:3大匙 (我用混合醬油,一半蔭油膏增色增稠,一半金蘭醬油提鹹香)
- 砂糖:1大匙 (或冰糖小塊)
- 米酒:2大匙
- 白胡椒粉:少許
- 水或高湯:約400ml (蓋過食材八分滿)
- 香油:少許 (最後提香用)
- 做法:
- 香菇泡發: 幹香菇用冷水泡軟(至少1小時),泡軟後擠幹水分,泡香菇的水留著! 去掉蒂頭,大的可以對切。
- 爆香蒜姜: 鍋中下油,小火爆香拍扁的蒜頭和薑片,直到香味出來,邊緣有點金黃。
- 炒香香菇: 加入擠乾的香菇,中火煸炒,把香菇的香氣徹底炒出來。這步很重要!
- 下筍塊翻炒: 加入處理好的桂竹筍塊,繼續翻炒幾分鐘,讓筍也吸收一點油香。
- 調味燒煮: 加入醬油、砂糖/冰糖、米酒、白胡椒粉,翻炒均勻上色。接著倒入 泡香菇的水 和適量的水或高湯,要能蓋過食材八分滿。
- 小火慢煨: 煮滾後,轉小火,蓋上鍋蓋,慢煨至少30-40分鐘。(我喜歡煨久一點,45-50分鐘更入味軟糯)
- 收汁亮香油: 煮到筍和香菇都軟透入味,醬汁變得濃稠(如果水太多可以開蓋大火收汁),嘗一下味道,不夠鹹可加點醬油。最後淋上少許香油,稍微拌一下即可關火。
- 熱騰騰的配白飯,絕了!
(小心得:用泡香菇的水代替清水,是讓這道桂竹筍料理風味倍增的靈魂! 砂糖或冰糖的量可以稍微多一點,才能帶出那種傳統的醬香甜味。) 這道桂竹筍料理,一做就是一鍋,隔餐更入味。

電鍋就搞定!鹹香古早味桂竹筍丁飯
不想開火炒菜的日子,這一鍋有菜有肉有飯的桂竹筍丁飯就是救星!用電鍋就能輕鬆完成,滿屋都是懷舊的灶腳香氣。
- 食材 (約4-5人份):
- 白米:2.5杯 (量米杯)
- 處理好的桂竹筍:約250克 (切小丁,約0.5公分大小)
- 幹香菇:5-6朵 (泡軟切丁,泡菇水留用)
- 豬五花肉或梅花絞肉:150克 (帶點肥的比較香,切丁或買粗絞肉)
- 蝦米:1大匙 (泡軟切碎)
- 紅蔥頭:3-4瓣 (切末)
- 蒜末:1小匙 (可選)
- 食用油:2大匙
- 調味料:
- 醬油:3大匙
- 醬油膏:1大匙
- 米酒:1大匙
- 白胡椒粉:1/4小匙
- 五香粉:一丁點 (真的只要一點點,提味用)
- 鹽:少許 (視醬油鹹度調整)
- 泡香菇的水 + 清水:總量需對應煮2.5杯米所需的水量 (通常米:水=1:1~1.1,泡菇水也算在水裡)
- 蔥花:適量 (裝飾用)
- 做法:
- 炒香配料: 鍋燒熱,下油,小火爆香紅蔥頭末至金黃色(要小心別焦了)。接著加入蒜末(如果用)、蝦米碎、香菇丁,炒出香氣。
- 炒肉丁: 放入豬肉丁或絞肉,炒散炒到變色。
- 下筍丁調味: 加入桂竹筍丁,翻炒均勻。淋入醬油、醬油膏、米酒,撒上白胡椒粉和那一丁點五香粉,翻炒均勻,讓食材都上色入味。嚐嚐味道,如果不夠鹹可以加一點點鹽。熄火。
- 米洗淨: 白米洗淨瀝乾。
- 混合入鍋: 把炒好的桂竹筍肉料(連同鍋裡的油和醬汁)倒入洗淨的白米中。加入 泡香菇水和清水,總水量要加到煮2.5杯米所需的標準水位線(記得把炒料本身的湯汁也算進去,如果湯汁很多,清水就要減少)。
- 電鍋炊煮: 把所有材料在電鍋內鍋裡輕輕拌勻(不用拌太用力)。放進電鍋,外鍋放 1.5杯量米杯的水,按下開關。
- 跳起燜飯: 開關跳起後,不要立刻開蓋!燜至少15-20分鐘,讓米飯充分吸收香氣,水分均勻。
- 拌勻撒蔥: 開蓋後,用飯匙由下往上將飯和料輕輕翻鬆拌勻。撒上蔥花就可以開動了!
(重點提醒: 水的控制是關鍵!寧願稍微少一點點,燜飯時還能補救,水多了飯就爛了。炒料的水分和泡菇水都要算進去哦!另外,用帶豬油香的五花肉丁,飯會更油潤好吃!) 這一鍋桂竹筍料理,簡單又飽足,香氣十足。

極致鮮甜!桂竹筍雞湯(排骨湯也行)
要說到最能體現桂竹筍清甜的,非湯品莫屬了。一碗熱騰騰的桂竹筍雞湯,春天喝最對時!
- 食材:
- 處理好的桂竹筍中段、根部:約500克 (切大塊或長段)
- 雞:半隻或雞腿2-3只 (土雞、仿土雞風味更佳) 或豬小排/肋排400克
- 姜:3-4片
- 米酒:2大匙
- 水:適量 (約2500-3000ml)
- 鹽:適量 (最後調味)
- 做法:
- 肉汆燙去腥: 雞肉或排骨洗淨,冷水下鍋,加入1-2片姜和1大匙米酒,煮至滾,水滾後再煮2-3分鐘,撈出用冷水沖洗乾淨浮沫。(這步不能省,湯才會清甜不混濁!)
- 準備湯鍋: 取一個乾淨的深鍋,放入汆燙好的肉塊、處理好的桂竹筍塊、剩餘的薑片。
- 注水開煮: 加入足量的冷水(蓋過所有食材並高出至少5公分),淋上剩下的1大匙米酒。
- 大火滾,小火煲: 先開大火煮滾,這時表面會有些浮沫,用湯勺小心撈乾淨。接著轉 最小火,蓋上鍋蓋(留一點點縫隙),慢燉至少 1.5小時。如果用電鍋,外鍋放2杯水,燉煮一次後,跳起再悶30分鐘;如果喜歡更軟爛,可以再放一杯水燉一次。
- 調味: 燉煮時間到,開啟蓋子,香氣四溢!這時才加入適量的鹽調味。鹽一定要最後加! 太早加會影響肉和筍釋放鮮甜味。
- 再滾一下: 加鹽後可以再開大火滾個5分鐘,讓味道融合。關火,即可享用。
(秘訣大公開:

- 冷水下肉燉湯: 讓鮮味物質慢慢釋放,湯頭更清澈甘甜。
- 小火慢燉是精華: 火太大湯會濁,肉也容易柴。耐心用小火“咕嘟咕嘟”,才能逼出食材深層美味。
- 筍根別丟: 筍根雖然纖維粗,但甜度最高!丟進去一起熬湯,熬好後可以不吃它,但精華都在湯裡了。
- 鹽最後放: 這是所有好喝湯品的鐵則!桂竹筍料理的湯尤其如此。

桂竹筍料理常勝軍排行榜(我家餐桌人氣投票):
經過多年家庭聚餐的考驗,這幾道桂竹筍料理最受家人歡迎:
- 桂竹筍雞湯 🥇 - 簡單、清甜、暖心暖胃,無人不愛。
- 醬燒雙冬 - 濃郁下飯,醬香十足,長輩最愛。
- 涼拌和風桂竹筍 🥉 - 清爽開胃,夏日必備,最快光碟。
- 桂竹筍丁飯 - 一鍋到底方便美味,懶人福音。
(私心話: 其實涼拌和筍丁飯在我心中並列第三啦!看當天胃口決定囉!)
FAQ - 桂竹筍料理常見Q&A
我知道你們一定還有些疑問,讓我這個過來人解答一下:
Q1:買回來的桂竹筍沒有馬上煮,該怎麼儲存?
- A: 如果1-2天內會煮:
- 買回來後不要洗!不要剝殼!
- 用微微沾溼的廚房紙巾包住根部。
- 裝入大的密封袋或保鮮盒,袋口/盒蓋不要完全密封死,留一點點透氣縫。
- 放進冰箱冷藏室最冷的地方(通常是下方蔬果盒旁)。
- 這樣大概可以放2-3天。但越快煮越好吃!
- 如果想放更久(一週以上):
- 強烈建議按照前面教的 「冷水下鍋煮透」 步驟徹底煮熟脫澀。
- 然後泡冰水冷卻,瀝乾水分。
- 分裝進密封袋或保鮮盒,放入冰箱冷凍庫。
- 這樣儲存幾個月都沒問題!要用時直接取出解凍(泡冷水或冷藏解凍),就可以料理了,口感和新鮮的差異不大。
Q2:為什麼有時候煮好的桂竹筍還是有點苦味?是我哪裡做錯了嗎?
- A: 苦味來源通常有幾個:
- 筍不夠新鮮或太老: 這是主因!尤其底部纖維粗、筍尖發黃散開的,本身就帶著苦味,再會煮也難救。挑筍真的很重要!
- 脫澀步驟沒做好:
- 不是冷水下鍋: 一定要冷水開始煮!熱水會把筍的細胞壁封住,澀味物質(草酸等)就出不來了。
- 煮的時間不夠久: 沒煮透,澀味沒煮掉。一定要煮到筷子能輕鬆穿透最厚的部位(筍節)。
- 水量不夠: 水要蓋過筍,讓澀味物質有空間釋放到水裡。
- 沒加點幫助物: 加生米或幹辣椒是傳統好方法,米的澱粉、辣椒的成分都有助吸附帶走苦澀。
- 筍本身品種或產地特性: 極少數的筍可能天生澀味較重(但桂竹筍通常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