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第一次吃到真正的豐原粥,是在一個冷颼颼的冬日清晨。那時剛搬來臺中不久,豐原在地的朋友阿凱硬是把睡眼惺忪的我從被窩裡挖出來,神秘兮兮地說:「帶你去吃我們豐原人的靈魂早餐,沒吃過這個,別說你來過豐原!」車子彎進中正路附近一條不起眼的小巷,一家連正式招牌都模糊褪色的小店門口,早已排起長長的人龍。空氣裡飄著一股難以言喻的香氣,是大骨熬煮的醇厚,混著鹹香四溢的醬菜、油煎荷包蛋的焦香,還有那股...熱騰騰白粥特有的、溫柔的米甜味。當那碗冒著白煙、米粒恰到好處開花的地瓜粥送到面前,配上色澤油亮的蔭瓜、脆口的醬筍、還有那個煎得邊緣焦脆、蛋黃卻還是半熟的荷包蛋...第一口熱粥滑進胃裡,全身瞬間暖了起來。那種樸實卻無比滿足的滋味,像一把鑰匙,開啟了我對豐原粥文化的深深迷戀。
豐原粥,跟我以前吃過的廣東粥、潮州砂鍋粥完全不一樣。它不是濃稠糊爛的,米粒顆顆分明卻又軟糯;它也不靠海鮮或肉類去堆砌豪華感。它的靈魂,在於那碗看似平淡無奇的基底白粥(多半是純米粥或加了地瓜的甜香),以及圍繞在它身邊、那些五花八門卻樣樣精彩的傳統配菜。豐原粥吃的是那份古早味,是清晨灶頭升起的炊煙,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手作堅持。在地人把這套早餐視為日常儀式,一碗豐原粥下肚,才覺得一天真正開始。我想,這就是為什麼豐原的粥店總是開得特別早,清晨五、六點就開始飄香,供應到中午,彷彿在提醒著人們:一日之計,始於一碗溫暖踏實的粥。
目錄
豐原粥的靈魂伴侶:經典配菜圖鑑
一碗好的白粥是基礎,但讓豐原早餐如此令人魂牽夢縈的,絕對是那些琳瑯滿目、鹹香下飯的傳統配菜!這些小菜看似家常,但每間店都有自己的獨門手藝,味道差異微妙。經過我的"密集訓練"(其實就是吃遍各家),整理出這份必嘗經典:
| 配菜名稱 | 風味重點 | 在地人怎麼吃 | 我的私心推薦搭配店家 |
|---|---|---|---|
| 蔭瓜 (鹹冬瓜) | 鹹甘交織、口感軟綿 | 直接配粥,鹹度能完美提昇粥的甜味 | 廟東清粥小菜、豐原第一粥 |
| 醬筍 | 爽脆酸香、超級開胃 | 夾一點點就夠味,怕酸者慎入 | 豐榮粥品、阿忠粥鋪 |
| 麵筋 (滷) | 吸飽滷汁、甜鹹Q彈 | 經典不敗款,大人小孩都愛 | 幾乎每家都好吃,考驗滷功 |
| 菜脯蛋 | 香氣撲鼻、外酥內軟 | 熱騰騰現煎的最棒!是"豪華"升級選擇 | 廟東清粥小菜、和平街無名粥 |
| 蔥花蛋/荷包蛋 | 簡單純粹、蛋香濃鬱 | 流心蛋黃拌入粥中,絕配 | 看店家當天蛋的品質! |
| 豆腐乳 | 發酵鹹香、風味濃鬱 | 一小塊就能配半碗粥,小心別拿太多 | 每家風味不同,多嘗試 |
| 肉鬆/魚鬆 | 酥鬆口感、增添風味層次 | 灑在粥上,增加口感 | 選擇不油膩、色澤自然的店家 |
| 蔭豉蚵 | 豆豉鹹香、蚵仔鮮美(季節限定) | 海味代表,鮮度是關鍵 | 廟東清粥小菜 (要看當天有無進貨) |
| 筍絲炒肉末 | 酸脆油潤、超級下粥 | 經典組合,鹹香帶點微酸 | 豐榮粥品、豐原第一粥 |
| 清炒時蔬 | 清爽解膩、均衡必備 | 補充纖維質,平衡過多醃漬品 | 看店家當日進貨的新鮮度 |
坦白說,我曾經是個無法理解為什麼要一大早吃這麼多鹹配菜的人。直到阿凱教我豐原人的地道吃法:先喝幾口純粹的原味白粥,感受米香溫潤;接著夾一小塊蔭瓜放在粥上,連粥帶瓜一起入口,讓鹹甘滋味在舌尖化開,與米甜交融;再來,夾點脆口的醬筍,配著粥送下,酸香瞬間提振味蕾;最後,用半熟荷包蛋的蛋黃拌入粥中,增添濃鬱滑順... 這樣一輪下來,才真正體會到豐原粥搭配的層次與節奏之美!而且這些小菜多數是發酵或醃漬品,過去是為了儲存,如今成了不可替代的古早風味。不過要提醒大家,部分配菜鈉含量比較高,適量拿取、搭配清炒蔬菜,吃得更健康。對了,有些店家還會提供免費的脆花生米(無限自取!),撒一點在粥上,卡滋卡滋的口感是隱藏版驚喜!
豐榮粥品
介紹
這間是我心中「豐原粥」白粥界的模範生!店名直接就叫豐榮粥品,簡單霸氣。他們的粥,堅持用當天現碾的在來米,加水熬煮到米粒剛剛好開花,米水比例抓得絕妙,既不會稀得像湯,也不會稠到黏膩。入口就是一股純粹清新的米甜香,口感滑順中帶點米粒的微微存在感。我特別喜歡他們的地瓜粥,選用臺農57號黃心地瓜,切大塊下去熬,地瓜鬆軟香甜,自然的甜味完全融入粥底,冬天早上來一碗,暖心又暖胃。比起其他家,豐榮的白粥確實更清雅,更能襯托出配菜的風味。缺點?用餐尖峰時段人真的多到爆炸(尤其週末),需要點耐心。
地址
臺中市豐原區中正路167巷12弄5號(巷弄內,第一次去建議開導航,認明排隊人潮就對了!)
營業時間
清晨 05:30 - 中午 13:30 (賣完提早收,想吃請早!週一公休)
價格區間
白粥/地瓜粥:NT$15/碗 (佛心價!) / 配菜:NT$10 - NT$50/碟 (看種類大小)
必點選單
- 地瓜粥: 必點!地瓜品質穩定,香甜鬆軟,與粥完美結合。
- 手工蔭瓜: 自家醃製,色澤深褐油亮,鹹甘適中不死鹹,口感軟綿,配粥首選。
- 現煎荷包蛋: 邊緣煎得微焦酥脆,蛋黃維持半熟流心狀態,技術一流。
- 清炒高麗菜: 大火快炒,保持清脆爽口,調味清淡,解膩良伴。
- 季節限定蔭豉蚵: 如果當天有進新鮮蚵仔必點!豆豉鹹香提鮮,蚵仔肥美飽滿無腥味。
廟東清粥小菜
介紹
廟東夜市不只是夜市!清晨時段,這家沒有正式店名的「廟東清粥小菜」絕對是豐原粥早餐的另一個超級戰場。它就隱身在廟東夜市入口旁的小騎樓下,幾張簡單桌椅,一個擺滿數十種配菜的攤車,人氣旺到不行。最大特色就是配菜選擇超級無敵多!滿滿一大攤車,從經典的蔭瓜、醬筍、麵筋、各種蛋類,到炒青菜、滷豆腐、豆棗、肉類料理(像滷排骨、蔭豉蚵、炒肉末筍絲)應有盡有,看得人眼花撩亂,選擇困難症發作。坦白說,他們的白粥本身中規中矩,沒有豐榮那麼驚豔,但配菜的豐富度和風味實在太強大,而且很多品項別家吃不到。特別推薦給喜歡多樣化、想一次嘗遍各種傳統小菜的人。不過環境比較簡陋擁擠,介意者要有心理準備。
地址
臺中市豐原區中正路167巷 (廟東夜市入口旁騎樓下,非常顯眼)
營業時間
清晨 06:00 - 中午 14:00 (配菜賣很快,太晚去選擇變少)
價格區間
白粥:NT$15/碗 / 配菜:NT$15 - NT$60/碟 (肉類、海鮮類較貴)
必點選單
- 綜合配菜自由搭: 重點就是多樣化!建議每種拿少量,多嘗試幾種。
- 蔭豉蚵: 新鮮蚵仔裹薄粉處理,搭配鹹香豆豉,非常下粥,但要看當日有無供應。
- 醬燒滷排骨: 滷得入味軟嫩,帶點微甜,是豪華的肉食選擇。
- 古早味炒肉末筍絲: 酸香筍絲與油潤肉末的經典組合,鹹香夠味。
- 油條: 炸得金黃酥脆,泡進熱粥裡吸滿湯汁再吃,是老饕吃法!

豐原第一粥
介紹
這家「豐原第一粥」歷史相當悠久,是在地老字號之一。走的是濃厚古早味路線,無論是粥品還是配菜,味道都相對更濃鬱、更「重」一點。他們的粥偏向稍稠一些的口感,米香濃鬱。許多熟客都是衝著他們家自製的醬菜而來,像是醬筍和豆腐乳,風味特別強烈、有個性。醬筍酸香脆口,非常開胃;豆腐乳則是發酵香氣濃厚,帶點酒香和甘味。如果你是重口味愛好者,喜歡配菜味道鮮明突出,這家很值得一試。不過我得說,他們的醬瓜對我來說有點過鹹了,一定要拌著大量粥吃才行。環境就是標準的傳統早餐店模樣,充滿生活氣息。
地址
臺中市豐原區和平街15號
營業時間
05:00 - 13:00 (週三休息)
價格區間
白粥/地瓜粥:NT$15 / 配菜:NT$10 - NT$40
必點選單
- 招牌醬筍: 酸、脆、香!風味強勁,開胃首選。
- 古早味豆腐乳: 自家製作,風味醇厚獨特,愛吃腐乳的人別錯過。
- 滷肉燥: 傳統肥瘦相間滷肉燥,澆一點在粥上增添油脂香氣。
- 煎菜脯蛋: 厚實香酥,菜脯分佈均勻,香氣足。
阿忠粥鋪
介紹
阿忠的位置比較偏離早餐一級戰區,在中正路靠近豐原大道那邊。店面比較新也比較大,環境相對舒適乾淨許多,對於不喜歡太擁擠的人來說是個好選擇。他們家的粥品選擇比較多元,除了基本白粥、地瓜粥,還有芋頭粥、鹹粥(配料較簡單,非廣東粥那種)等。配菜種類也算齊全,味道走的是大眾化安全路線,該有的鹹香都有,但不會特別突出或強烈。我比較喜歡他們的芋頭粥,芋頭塊燉得綿密鬆化,香氣有出來。整體口味較為溫和,適合不想吃太重鹹的長輩或家庭客。算是口味均衡、環境舒適的穩健選擇。
地址
臺中市豐原區中正路726號
營業時間
06:00 - 14:00 (無固定公休)
價格區間
各式粥品:NT$20 - NT$40 / 配菜:NT$15 - NT$50
必點選單
- 芋頭粥: 芋頭品質不錯,鬆軟綿密,與粥融合度佳。
- 蔥花蛋: 煎得蓬鬆柔軟,蔥花給得大方。

和平街無名粥
介紹
這家真的沒有店名!它就開在和平街靠近信義街的路邊攤,非常不起眼,只有幾張桌子。是標準的在地人隱藏版早餐。知道的人不算太多(比起廟東那幾家),但熟客很固定。最大特色是負責煎蛋的阿伯,是荷包蛋/菜脯蛋的職人!他煎蛋的火候控制簡直是藝術,每次都能煎出邊緣金黃焦脆、蛋白凝固恰恰、蛋黃卻保持完美半熟流心的狀態。光是為了這顆蛋就值得跑一趟!配菜選擇不多,都是基本款,但味道樸實家常。白粥就是簡單的家常味。吃的是那份純粹的手感和悠閒氛圍。
地址
臺中市豐原區和平街與信義街交叉口附近 (攤位,留意煎蛋攤車)
營業時間
06:00 - 11:00左右 (賣完就收,常常蛋先賣完!週日公休機率高)
價格區間
粥:NT$15 / 蛋類:NT$15 / 其他配菜:NT$10-30
必點選單
- 半熟荷包蛋: 絕對必點!阿伯的煎蛋技術爐火純青。
- 菜脯蛋: 同樣煎得極好,香氣足,口感佳。
- 簡單配菜: 如蔭瓜、麵筋等,水準之上。
信義街早點(粥品區)
介紹
嚴格來說這不是單一店家,而是信義街上幾家傳統早餐店共同形成的「粥品聚落」。這邊幾家店(像「美香早點」、「信義豆漿」等)除了賣燒餅油條、豆漿米漿這些,也都會供應簡單的豐原粥早餐組合。特色是選擇超級靈活。你可以在A店買粥,然後走到隔壁B店夾喜歡的配菜,再拿到C店點個現煎的蛋,最後找張騎樓下的桌子坐下開動!非常自由隨興。粥和配菜的品質,各家略有差異,需要自己試過才知道合不合胃口。整體口味相對前面幾家名店,顯得比較家常隨性一點,但也因此更貼近在地人的日常。適合喜歡探索、不介意多走幾步組合自己完美早餐的人。
地址
臺中市豐原區信義街 (中正路與信義街交叉口附近一段)
營業時間
大約 05:30 - 11:30 (各店略有不同)
價格區間
粥:NT$15 / 配菜:NT$10 - NT$35 / 蛋:NT$15
必點選單
- 自由組合樂趣: 重點在於享受自由搭配的過程!嘗試不同店家的配菜。
- 傳統燒餅夾蛋配粥: 很豐原的混搭吃法,享受雙重碳水滿足感(但熱量驚人)。
- 觀察在地人點法: 看當地阿伯阿姨怎麼點,跟著學就對了!

中正路無名推車粥攤
介紹
這是一位阿婆推著小攤車在賣的流動攤販,位置大概在中正路靠近太平洋百貨附近(但會移動,需要點運氣)。可遇不可求的隱藏版!阿婆賣的東西超級簡單:一大鍋熱騰騰的白粥或地瓜粥、她自己手工醃製的幾種醬菜(蔭瓜、醬筍)、荷包蛋。選擇少得可憐,但就是那份純粹的手工感吸引人。她的手工蔭瓜尤其特別,吃得出是少量自家醃製,沒有工廠貨那種統一標準的味道,鹹甘中帶著樸實的豆香,有時偏鹹,有時又帶點意外的甜味,很有趣。荷包蛋也是用傳統小鍋現煎。吃的是人情味和那份不預期的驚喜。不過衛生條件就是路邊攤等級,介意者慎入。
地址
臺中市豐原區中正路(太平洋百貨附近路段,流動攤販,位置不固定)
營業時間
清晨約 05:30 - 08:30 (賣完為止,不是每天出攤,看阿婆心情體力)
價格區間
粥:NT$10-15 (用塑膠袋裝) / 配菜或蛋:NT$10-20
必點選單
- 阿婆手工蔭瓜: 風味獨特,充滿手作的不確定性驚喜。
- 現煎荷包蛋: 簡單樸實的古早味。
廟東夜市深夜粥攤 (非典型早餐)
介紹
強調一下,這攤通常在晚上9點後才開始營業,擺在廟東夜市靠郵局那邊的騎樓下。它賣的是比較偏向宵夜場的「鹹粥」,跟前面介紹的傳統早餐豐原粥風格不同。它的粥底是用大骨或雞骨熬的湯底,裡面會加上肉燥、些許香菇、油蔥酥等配料,味道濃鬱鮮香,比較接近我們一般說的臺式鹹粥。宵夜時段來一碗熱呼呼的鹹粥,配上幾樣小菜(常見的有滷豆腐、滷蛋、燙青菜、紅燒肉等),非常療癒。雖然不是標準的豐原粥早餐,但也是豐原人重要的粥品記憶之一,推薦給晚上想吃點熱食暖胃的人。
地址
臺中市豐原區中正路167巷 (廟東夜市內,靠近郵局旁騎樓)
營業時間
晚上約 21:00 - 凌晨 02:00 (視情況)
價格區間
鹹粥:NT$50 - NT$60 / 小菜:NT$30 - NT$60
必點選單
- 招牌鹹粥: 湯頭濃鬱,配料簡單但夠味。
- 滷豆腐: 入味軟嫩。
- 紅燒肉: 外酥內軟,配粥很搭。

豐東路傳統早餐店群
介紹
在豐原的豐東路、向陽路這一帶,也聚集了幾間在地經營多年的傳統早餐店(如「向陽早點」、「豐東豆漿店」等)。這些店同樣提供經典的豐原粥早餐套餐。這邊的客群以附近住宅區居民為主,觀光客比較少,氛圍更純粹的在地化。粥品和配菜的風格非常傳統家常,沒有過多的花俏,就是每日早晨的踏實滋味。價格通常也更實惠一些。如果你住在附近或想避開觀光人潮,體驗純正社群型的豐原粥早餐,這區是不錯的選擇。味道可能不會讓你驚豔,但就是那份安心感和日常感。
地址
臺中市豐原區豐東路、向陽路周邊幾家早餐店
營業時間
約 05:30 - 11:00
價格區間
粥:NT$15 / 配菜:NT$10-30 / 蛋:NT$15
必點選單
- 體驗社群日常: 感受在地鄰裡早餐的氛圍。
- 基本款配菜: 蔭瓜、麵筋、荷包蛋等,水準穩定。
豐原車站周邊快捷粥
介紹
最後這家比較現代化一點點(真的只有一點點),通常開在豐原車站附近,店名可能就叫「清粥小菜」或根本沒有顯著店名。目標客群是通勤族。特色是速度快!店家通常會事先把比較受歡迎的配菜(蔭瓜、筍絲、麵筋等)分裝成一小碟一小碟擺在櫃檯,白粥也是大桶裝好。客人一來,點碗粥,隨手拿幾碟小菜,結帳,整個過程可能不用兩分鐘,非常有效率。配菜的選擇當然無法跟廟東或店家型相比,味道也相對標準化一些,少了點手作的溫度。優點就是方便快速,趕火車時的好夥伴。適合追求效率、對風味細節要求不那麼高的通勤上班族。想吃精緻或豐富的,還是建議去前面介紹的專門店。
地址
豐原車站周邊巷弄(多為小店或攤位)
營業時間
配合車班,約 06:00 - 09:30 (主要做早上通勤時段)
價格區間
粥+1碟小菜:NT$30-40 組合價常見 / 單點配菜碟:NT$15-25
必點選單
- 快速組合: 一碗粥配一碟綜合小菜(店家配好的),講求效率。
- 標準化口味: 預期味道穩定不出錯即可。

我最愛的豐原粥配菜排行榜 (個人主觀!)
吃了這麼多輪,總要來個私心排名吧?以下是我個人回訪必夾的Top 5配菜:
- 廟東清粥小菜的蔭豉蚵 (如果當天有): 新鮮肥美無敵,海味與豆豉香完美結合,無可取代!可惜不是天天有。
- 豐榮粥品的手工蔭瓜: 鹹甘平衡的標竿,軟綿口感超配粥,百吃不膩的經典。
- 和平街無名攤的半熟荷包蛋: 為了一顆完美的蛋,值得專程去!煎蛋技術已臻化境。
- 豐原第一粥的招牌醬筍: 酸香脆度極其開胃,風味強烈有個性,重口味首選。
- 各家熱騰騰現煎的菜脯蛋: 香氣無法擋,菜脯的鹹香與蛋的焦香是絕配,冷掉就不好吃了。
Q&A
A: 哈,我一開始也以為只是醬菜配粥這麼簡單!但實際深入豐原的粥文化,才發現一點都不單調。重點在於層次搭配的藝術。一碗清淡溫潤的白粥(或地瓜粥)是舞臺,各種醃漬、滷製、煎炒的配菜才是主角。從鹹甜的蔭瓜、酸脆的醬筍、油香的滷麵筋、鹹鮮的豆腐乳,到現煎的流心荷包蛋或香氣逼人的菜脯蛋,甚至偶爾的蔭豉鮮蚵或滷排骨...每一次夾取不同配菜搭配入口,味道都在變化。就像交響樂,簡單的粥是基底,豐富的配菜是不同樂章。懂得輪替著吃,一口鹹、一口純粥、再一口帶點油的...那滋味豐富得很!怕單調的話,記得每樣配菜拿少少,多選幾種,體驗不同組合的樂趣。
A: 這個問題很實在!沒錯,很多傳統配菜為了儲存(像蔭瓜、醬筍、豆腐乳、麵筋),在製作過程中會使用較多的鹽或豆麴發酵,鈉含量確實比較高。這也是豐原粥文化需要注意的地方。我的習慣是:
- 白粥多喝幾口: 先用清淡的白粥墊墊胃,也稀釋後續的鹽分攝取。
- 配菜「少量多樣」: 重點在提味,而非當主菜猛吃。每種夾一點點,品嚐味道就好。
- 必點清炒蔬菜: 大部分店家都有提供現炒的高麗菜、空心菜等,一定要拿!補充纖維質也平衡口味。
- 注意搭配: 鹹的配菜(如蔭瓜)不要一次夾太多,搭配一些比較不那麼鹹的(如荷包蛋、炒青菜)。
- 多喝水: 吃完後記得補充水分。
其實在地人也知道這點,所以你看他們拿配菜都不會拿一大碟,就是小小一撮配著粥吃。享受古早味的同時,稍微留意一下份量,就能吃得比較安心啦!
A: 如果時間充裕又想體驗最經典的豐原粥,我會優先推薦:
- 豐榮粥品: 白粥/地瓜粥品質最優,配菜精緻(尤其蔭瓜),環境相對OK。早點去避開人潮。
- 廟東清粥小菜: 配菜選擇最多樣化,一次看遍經典款甚至豪華款,體驗「眼花撩亂」的樂趣。但環境擁擠,要有心理準備。
注意事項:
- 一定要早到! 許多名店(特別是豐榮、廟東、豐原第一粥)早上7點過後就開始大排長龍,想吃建議6:30前到最保險。最好吃的配菜也很快就會被夾光。
- 先找座位再點餐(尤其廟東): 熱門時段先搶佔座位(有時需要併桌),留一個同伴看位子,另一個去夾菜、點粥和蛋。
- 夾菜流程: 通常是先拿餐盤 > 自己夾想要的配菜碟(注意價格區分)> 到櫃檯結帳並點粥、蛋或湯 > 找座位等送餐或自取。
- 蛋類通常要另外點: 荷包蛋、菜脯蛋、蔥花蛋等,多數是現煎,需要在櫃檯點,不會放在配菜區自取。
- 自備零錢/小鈔: 很多老店只收現金,且忙碌時大鈔難找。
- 放輕鬆,享受氣氛: 傳統粥店環境喧鬧、步調緊湊是常態,這也是體驗的一部分!融入其中,感受豐原早晨的活力吧。記得,關鍵字是豐原粥,這可是在地人的靈魂早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