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Website

花蓮夜市:東大門必吃美食、分區亮點與逛夜市實用貼士全攻略

花蓮夜市


要我推薦花蓮最迷人的地方,「花蓮夜市」絕對排前三!講到花蓮夜市,很多人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那個超大、超熱鬧的「東大門國際觀光夜市」,但其實啊,花蓮的夜間美味版圖可豐富著呢!今天就讓我用這張吃了三十幾年的嘴,帶你們深入我最熟悉的幾個花蓮夜市角落,避開地雷,直搗黃龍,吃那些真正讓在地人魂牽夢縈的好味道。

喔對了,提醒一下,夜市這種地方,口味真的很主觀,我覺得超讚的,你可能覺得普通;我覺得普普的,搞不好你會愛上。這純粹是我個人的覓食心得,信不信由你啦!

東大門國際觀光夜市

夜市介紹

這個絕對是現在「花蓮夜市」的代名詞!範圍超大,分成好幾個區域連在一起,走進去真的會眼花撩�。以前的自強夜市、南濱夜市都整合進來了,再加上原住民一條街、各省一條街,還有後來規劃的福町夜市、大陸各省一條街、原住民一條街等等(老實說,我自己有時候也搞不清確切界線,反正看到想吃就停下來)。這裡攤位多到爆炸,從經典花蓮小吃、台式熱炒、海鮮燒烤、原住民風味料理到異國創意美食通通有。環境比起以前的老夜市乾淨整齊很多,走道也寬敞,帶全家大小來逛很OK。不過嘛,因為太有名了,觀光客超級多!尤其是暑假或連假,那個人潮… 真的會讓你懷疑人生,排隊排到腳軟是家常便飯。想吃點特別的,做好心理準備,就是要等!這邊選擇多樣性絕對是花蓮夜市之冠,適合想一次網羅各種風味的人。

必吃美食

來到東大門,不愁沒東西吃,愁的是胃不夠大!讓我列幾個我覺得「沒吃到會搥心肝」的:

排名 攤位名稱/美食 特色 真心話
1 林記燒番麥 獨家醬料炭烤玉米!從自強夜市時期就紅到現在。先蒸後烤,醬汁鹹香帶點微甜,玉米口感超Q彈。 必吃!人永遠多,建議一進夜市先去抽號碼牌,逛一圈再回來拿。(有時覺得醬可以再刷厚一點點更過癮)
2 蔣家花蓮創意棺材板 台南棺材板在花蓮發揚光大!厚片吐司炸得金黃酥脆,挖空填入滿滿餡料(沙爹牛肉、鳳梨蝦球、奶油海鮮都經典)。 份量十足,當點心或正餐都可。(熱量炸彈警告!但值得偶爾放縱) 吐司口感真的很讚!
3 馬告香腸 / 飛魚卵香腸 (原住民一條街) 原住民風味的香腸!馬告有獨特山胡椒香氣;飛魚卵咬下去啵啵啵的口感很特別。 花蓮夜市必嘗在地特色。配蒜頭超對味!飛魚卵的嗶嗶啵啵感小朋友會愛。
4 第一家烤肉串 也是自強夜市老字號。醬汁偏甜,選擇多樣,從肉串、蔬菜到海鮮都有。 人氣永遠火爆,先點單拿號碼牌再去逛是常識。(個人覺得比較甜,喜歡鹹香口味的可能覺得普通,但就是那股懷念的味道)
5 現打果汁 / 冬瓜檸檬 東大門裡面超多現打果汁攤。鳳梨苦瓜汁、酪梨牛奶、西瓜汁… 解膩首選! 吃一堆烤的炸的,一定要來杯清涼的。看到水果新鮮、衛生OK的攤位就買吧!

另外,「公正包子」很有名,但我個人覺得… 嗯,就是小籠包,不用排太久的話可以試試,排很長的話我會把機會讓給別人。還有那個超大支的「轟炸大魷魚」,視覺效果滿分,但吃起來… 你們自己試過就知道啦(笑),麵衣很厚,魷魚本身口感就看運氣了。

問問自己: 來到花蓮夜市的東大門,你最想先挑戰哪一道人氣美食?是香氣逼人的炭烤玉米,還是爆餡的創意棺材板?

營業時間

原則上 每天晚上 6:00 左右開始營業,大部分的攤商會開到 午夜 12:00,甚至有些熱門攤位或靠近入口的會開更晚一點,到凌晨一點左右。假日通常收攤時間會再延後一些。但還是建議不要太晚去,有些好料賣完就沒了!花蓮夜市的精華時段大概是晚餐後的 7:00 到 10:00。

夜市地址

花蓮市中山路50號 (重慶路與中山路口)。這個位置超好找,就在花蓮市中心,離火車站不遠,開車、騎車或搭計程車都很方便。附近也有付費停車場(假日一位難求),或可以停在稍微外圍一點再走進去。

福町夜市 (東大門範圍內)

夜市介紹

福町夜市算是東大門國際觀光夜市裡面規劃得比較新、比較整齊的一區。這裡的攤位感覺比較年輕化、文創感重一點,有些攤位裝潢得挺有特色。除了夜市常見的小吃,這裡還多一些特色小物、手作文創商品的攤位,吃吃喝喝之餘也能逛逛。整體來說,環境更乾淨,燈光明亮,走道也寬敞舒服。如果想在花蓮夜市裡找個地方坐下來慢慢吃,福町這邊的用餐區通常比較寬敞一些(雖然還是要搶位子)。

必吃美食

福町區有些攤位是從其他地方搬過來的,也有些是新面孔。我推薦:

【必吃清單 – 福町亮點】

  • 東麥局燒餃子: 煎餃控注意!底部煎得恰恰(焦脆),內餡飽滿多汁(高麗菜豬肉經典),記得沾他們的特調醬油。
  • 某家起司馬鈴薯: 這家我忘了確切名字(抱歉!),但在中間走道附近,馬鈴薯烤得鬆軟,加上滿滿的配料(玉米、培根、火腿、花椰菜…)和濃郁起司醬,罪惡但滿足!(起司控無法抗拒)
  • 麻糬甜甜圈: 幾攤在做,口感介於甜甜圈和麻糬之間,QQ的,外面裹糖粉或巧克力、抹茶粉等,現炸熱熱吃不錯。適合當飯後甜點。
  • 創意雞蛋糕: 造型多變(動物、卡通、文字),內餡口味也創新(卡士達、Oreo、珍珠奶茶…),小朋友的最愛,拍照也好看。

福町這邊的食物,我覺得精緻度比較高一點點,價格也稍稍反映上去(就一點點啦)。這邊找座位稍微容易那麼一丁點。

營業時間

和東大門夜市同步,約晚上 6:00 至 午夜 12:00

夜市地址

就在東大門國際觀光夜市範圍內,花蓮市中山路50號。進去後認「福町夜市」的牌子或區域指標。

原住民一條街 (東大門範圍內)

夜市介紹

來到花蓮夜市,怎麼能錯過最道地的原住民風味!原住民一條街絕對是東大門夜市裡最有特色的一區。一走進去,濃濃的山林氣息和熱情活力就撲面而來。這裡的攤商很多都是原住民朋友自己經營,食材很多取自花蓮在地的山產、野菜、新鮮漁獲。不僅能吃到美食,看到穿著傳統服飾的攤主熱情招呼,有時還能看到現場歌舞表演(尤其假日),氣氛超棒!想要體驗花蓮獨有的部落文化,這裡是首選。空氣中飄著烤山豬肉、馬告、刺蔥的香氣,光用聞的就餓了。

必吃美食

這邊一定要吃最具代表性的原住民料理!強烈推薦:

【原民風味 不可錯過清單】

  1. 石板烤肉: 必吃! 通常是山豬肉或雞肉,在滾燙的石板上烤得滋滋作響,香氣逼人。油脂豐富的山豬肉烤過後,搭配洋蔥或蒜頭,皮Q肉香,咬下去滿嘴油脂香氣,超滿足!記得搭配鹹香的馬告(山胡椒)鹽或刺蔥粉,風味更獨特。這絕對是花蓮夜市靈魂食物之一!
  2. 竹筒飯: 用新鮮竹子當容器炊煮的糯米飯,帶著淡淡的竹香。原味就很好吃,也有包入小米、紅豆或鹹豬肉的。
  3. 阿里碰碰 (Alibongbong): 這是阿美族的傳統食物,有點像漢人的「賓郎」(米腸),但裡面灌的是糯米、豬血和內臟碎,蒸熟後切片煎香超級好吃!口感軟糯帶點Q,風味濃郁。敢吃內臟的朋友一定要試試看!(這個真的看人,我超愛,但朋友有人不敢吃)
  4. 烤飛魚/飛魚乾: 來自大海的滋味!整尾烤或吃飛魚乾,鹹香下酒。
  5. 樹豆湯: 原住民傳統湯品,用樹豆(一種紅褐色的豆子)燉煮排骨或豬腳,湯頭溫潤甘甜,豆子鬆軟,很暖胃。
  6. 情人的眼淚/雨來菇: 浪漫的名字,其實是一種陸生藍綠藻(葛仙米藻),口感滑溜像木耳,通常炒蛋或涼拌,清爽特別。

這邊很多攤位會賣小米酒試喝,甜甜的帶點發酵香氣,沒喝過可以小試一杯(開車不喝酒!)。食物份量通常很大氣,味道也相對濃厚,展現原住民的豪邁性格。

營業時間

同樣是 約晚上 6:00 至 午夜 12:00

夜市地址

同樣位於東大門國際觀光夜市內,花蓮市中山路50號。尋著烤肉的香氣和原住民圖騰的裝飾就找到啦!

各省一條街 (東大門範圍內)

夜市介紹

顧名思義,這裡匯集了台灣早年從大陸各省來台的老兵或移民帶來的家鄉味。走在這區,感覺像走進一部活的飲食遷徙史。這裡的攤位很多是經營多年的老字號,有些甚至是第二代、第三代在接手了。雖然不像原住民一條街那麼熱鬧繽紛,但有種家常樸實的親切感。想吃點不一樣的中華地方風味麵點、小菜,這裡是寶庫。當年追我老婆時,她超愛這邊的酸辣湯餃,我們常來。

必吃美食

這裡主打的是 各種麵食、餃類、烙餅、湯品和小菜

【懷舊家鄉味 重點推薦】

  • 韭菜盒子: 餅皮煎得金黃酥脆,內餡是滿滿的韭菜、冬粉和蛋,香氣十足!是我肚子有點餓但不想吃太撐時的好選擇。外皮酥脆內餡濕潤才是極品!
  • 牛肉餡餅/豬肉餡餅: 表皮煎得焦香,咬下去要小心,因為裡面滾燙的肉汁會噴出來!肉餡調味通常比較單純,吃的是麵香和肉汁的鮮甜。
  • 蔥油餅/抓餅: 現場擀製、煎烙,層次分明,蔥香四溢。可以加蛋,刷點醬油膏或辣醬,簡單美味。
  • 酸辣湯: 各省一條街的酸辣湯通常料多實在,勾芡適中,酸辣度也調得剛剛好,點碗湯配個餅或餃子,舒服!
  • 涼拌小菜: 滷味拼盤、涼拌黃豆乾、海帶絲、小魚花生等等,種類多樣,是下酒或解膩的好夥伴。

這邊的食物相對比較「實在」、「經典」,沒有太多花俏的創意,但吃得出功夫和堅持。價位通常也親民一些。想吃飽飽又不想花大錢,鎖定這區就對了。花蓮夜市裡的隱藏版飽足感來源!

營業時間

一樣是 約晚上 6:00 至 午夜 12:00

夜市地址

同樣在東大門國際觀光夜市內,花蓮市中山路50號。位置大概在原住民一條街的對面或鄰近區域。

彩虹夜市 (實際指舊站前商圈,非官方名稱)

夜市介紹

講到「彩虹夜市」,在地人可能會有點困惑。其實這不是一個官方命名的夜市,但很多遊客或網路資訊會把花蓮火車站前站出口,沿著國聯一路往南到中山路一帶,晚上擺滿攤販的區域稱為「彩虹夜市」。這邊的形成跟火車站人潮有關,範圍不像東大門那麼集中,攤販沿著人行道或騎樓下擺攤,比較分散,規模也小很多。環境相對比較陽春、凌亂一點點,感覺就是在地人日常覓食的地方之一。這裡的花蓮夜市風味,更貼近在地生活的日常感。因為靠近車站,所以如果是晚上才抵達花蓮,不想跑遠,這裡可以快速解決一餐或買宵夜。

必吃美食

這邊的攤位流動性比較高,也比較雜。我個人會去買的是:

【車站周邊 宵夜解饞選項】

  • 公正街包子(公正路老店是白天,車站附近晚上可能有分攤?但味道… 嗯,你懂的): 晚上想吃類似的小籠包或蒸餃,這裡有,但別期待跟公正街老店一模一樣。解饞用。
  • 滷味攤: 好幾攤,挑選自己喜歡的蔬菜、豆製品、肉類滷味,熱滷或冷滷都有,價格實惠,是學生和夜歸族的最愛。
  • 鹹酥雞/炸物攤: 經典台式宵夜,炸得香噴噴,配啤酒(開車不喝酒!)或汽水很爽。
  • 熱炒攤/快炒店: 集中在國聯五路附近,幾家快炒店價格親民,適合三五好友點幾道菜配飯吃。
  • 簡單的麵攤/餛飩湯: 想吃點熱湯麵或簡單的湯品,這邊選擇不少。

整體來說,這裡的食物比較偏向 快速、平價、飽足 的類型,特色性不如東大門那麼強烈,但勝在方便和價格。如果你是追求「道地花蓮夜市必吃」的精華體驗,我會優先推薦你去東大門。但如果你住宿在火車站附近,晚上懶得跑遠,這裡確實是方便的選擇。(曾經在這邊買過一攤鹽水雞,味道偏淡,後來就很少買了)

營業時間

攤販出來的時間比較不一定,通常 晚上 6:00 過後到 11:00 左右 會比較熱鬧。有些攤位可能更晚或更早收。

夜市地址

主要分布在 花蓮市國聯一路(火車站前站出口)至中山路一帶的人行道及騎樓。沒有明確的界線。

逛花蓮夜市你一定要知道的事!(在地老司機碎碎念)

交通與停車

東大門夜市(包含福町、原住民、各省一條街)人潮爆炸,強烈建議不要開車去!找停車位會找到懷疑人生,附近停車場假日也常滿。最好的方式是:

  • 搭計程車(花蓮計程車跳表,市區不大車資不會太貴)。
  • 騎機車(但車位也難找,要停稍遠)。
  • 住附近飯店步行過去。
  • 搭花蓮市區公車(查一下路線,有停靠中山路或附近站點)。彩虹夜市(站前)則靠近火車站,步行即可。

最佳時間

想避開人擠人,平日晚上 7:00 前抵達最好,攤位都開了,人潮還沒完全湧入。假日?請做好心理建設,建議 晚上 8:30 之後去,人潮會稍微疏解一點點(只是一點點),但有些熱門攤位可能賣完收攤了。下雨天人會少很多,但逛起來比較狼狼狽。

現金為王

雖然有些攤位開始能用行動支付(Line Pay, 街口)或刷卡,但現金還是最通用、最保險的方式!尤其是一些老攤位。記得帶足夠的零錢和小鈔(百元鈔最好用)。

環保小幫手

夜市美食多,免不了用很多免洗餐具和塑膠袋。自備餐具(筷子、湯匙)和環保袋,為環保盡一份心力,也吃得比較安心舒服(有些湯湯水水的用免洗碗真的很怕漏)。

垃圾不落地

夜市裡垃圾桶設置算多(尤其東大門),請務必找到垃圾桶再丟棄。維護環境,大家逛起來都開心。

穿著與防蚊

穿輕便好走的鞋子是基本!夜市很大,要走很多路。夏天很熱,記得帶小風扇或扇子;冬天海風吹來會冷,帶件薄外套。花蓮小黑蚊不少,尤其傍晚,記得噴防蚊液

胃量規劃

看到什麼都想吃?忍住!建議 每樣東西都點最小份或兩人分食,這樣才能多吃幾攤。帶著一個空空的大胃王精神來就對了!花蓮夜市的魅力就在於不斷嘗試。

安全與防扒

人擠人的地方,請注意隨身財物,包包背前面顧好。帶小朋友的家長一定要牽緊,很容易走失。

不只東大門!花蓮其他在地人的宵夜口袋名單…

講真的,除了規模最大的東大門(含內部各區),花蓮在地人晚上想吃點東西,選擇其實更分散、更貼近生活圈。像是:

  • 中山路、中華路交叉口附近: 晚上會有幾攤不錯的宵夜,鹽水雞、滷味、烤肉攤、豆花等。
  • 民國路夜市(黃昏市場): 傍晚開始,民國路與明智街口一帶會聚集不少攤販,比較偏向當地人的晚餐、採買選擇,有水果、熟食、炸物、麵攤等,價格更實惠。這是我們家晚上懶得煮菜時常去覓食的地方。
  • 溝仔尾周邊: 靠近舊市區,晚上也有一些老字號的麵店、熱炒店營業,是尋找古早味的地方(但嚴格說不算夜市型態)。
  • 德安一街附近: 有些熱炒店、串燒店聚集,適合想吃點菜配酒聊天(開車不喝酒!)的朋友。

這些地方少了觀光客的喧囂,更能感受到花蓮人日常的夜間生活氣息。如果你在花蓮待的時間比較長,想深入一點,可以問問民宿老闆或在地朋友推薦他們家附近的宵夜點。

花蓮夜市吃什麼當伴手禮?

花蓮夜市不只可以當下吃飽飽,有些東西也很適合買回家當伴手禮或隔天早餐!

  • 曾記麻糬/曾家麻糬:
    • 這大概是花蓮最知名的伴手禮了!在東大門夜市裡或市區到處都有分店(兩家是不同體系,各有擁護者)。推薦買 當日現做的包餡麻糬(紅豆、花生、芝麻、綠豆…),軟Q不黏牙,內餡飽滿。冰過會變硬,建議當天或隔天吃完。(個人偏愛曾記的花生口味!)
    • 也有賣保存期限較長的 「洄瀾薯道」番薯燒、花芋薯(地瓜芋頭製品)或各種 剝皮辣椒(這個很下飯但很辣),方便攜帶送禮。
  • 德利豆乾:
    • 花蓮老字號的豆乾專賣店。招牌是 白梅豆乾,用話梅滷製,微酸微甜很涮嘴。當零食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也有辣味、沙茶等其他口味。包裝完善,很適合帶回家。
  • 剝皮辣椒:
    • 花蓮名產之一!花蓮夜市裡的原住民一條街或一些特產攤位可能有賣小農或自家製的剝皮辣椒(玻璃罐裝),香辣夠味,煮雞湯或當小菜都很棒。注意辣度!(曾經買過一罐辣到流淚,但很過癮)
  • 馬告相關製品:
    • 在原住民一條街可以找到 馬告(山胡椒)粒、馬告鹽、馬告香腸 等。馬告獨特的香氣是花蓮山林的味道,帶一瓶馬告鹽回家煮菜調味很特別。
  • 小米酒:
    • 原住民一條街有販售瓶裝的小米酒(或稱「阿粨」)。甜甜的帶點發酵香氣,是很有特色的伴手禮。(記得託運或確認攜帶規定)

個人的花蓮夜市回憶錄…

說到花蓮夜市,我腦中立刻浮現高中時,下課後和死黨騎著破機車,衝到當時還在海邊的南濱夜市(現在併入東大門)。那時候空氣裡混著烤肉香、鹹鹹的海風,還有玩遊戲攤位的吵雜聲。我們總是把零用錢湊一湊,買幾支烤肉串、一碗彈珠汽水加愛玉冰,坐在堤防上邊吃邊聊夢想(現在想想都是些蠢夢想),看著太平洋的浪花,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那時候的自強夜市還很小一條,但第一家烤肉串的香味永遠那麼迷人…

後來結婚生子,帶老婆小孩逛夜市變成家庭活動。東大門整合後,環境變好,但人潮也變恐怖了。記得有次暑假週六帶爸媽去,光是找停車位就繞了半小時,進去後寸步難行,小孩喊熱想回家,爸媽被人群擠得受不了,最後隨便買了點東西就狼狼狼狽撤退… 那次經驗真的很差。(真心建議假日晚上9點後再去人潮舒緩點)

不過,我還是很愛花蓮夜市。它承載了太多回憶,也匯集了這個山海小城最蓬勃的生命力和美味。現在帶外地朋友來,我還是會興致勃勃地當導遊,告訴他們哪攤玉米要抽號碼牌,哪攤棺材板料多實在,哪攤石板烤肉油花最漂亮… 看到他們吃得滿足的表情,我也覺得很開心。

花蓮夜市 Q&A

Q:花蓮夜市哪一個最有名、東西最多?

A: 絕對是 「東大門國際觀光夜市」!它整合了過去的自強、南濱夜市,再加上福町夜市、原住民一條街、各省一條街等,範圍超大,攤位種類超多,從經典花蓮小吃、海鮮、原住民風味到創意美食通通有,是觀光客的首選。講到花蓮夜市,十個人有九個會先想到這裡。

Q:花蓮夜市推薦必吃的美食有哪些?

A: 這個問題很大!根據我個人三十幾年的在地經驗,以下幾樣是花蓮夜市的精華,沒吃到會可惜:

  • 東大門內的 「林記燒番麥」(炭烤玉米) – 醬汁是靈魂!
  • 東大門內的 「蔣家花蓮創意棺材板」 – 份量足,創意口味多。
  • 原住民一條街的 石板烤肉(尤其山豬肉) – 搭配馬告鹽絕配!
  • 原住民一條街的 阿里碰碰(Alibongbong) – 敢吃內臟者必試,獨特風味。
  • 自強夜市時期就紅透的 「第一家烤肉串」(甜醬風味) – 記得先拿號碼牌。
  • 福町夜市或各省一條街的 蔥油餅/韭菜盒子 – 簡單樸實的好味道。

當然還有 曾記/曾家麻糬(當伴手禮或現場吃)、東麥局燒餃子馬告香腸/飛魚卵香腸 等等。胃夠大就都試試看吧!

Q:逛花蓮夜市要注意什麼?有沒有什麼地雷?

A: 注意事項:

  1. 交通: 強烈建議別開車!搭計程車或騎機車(停外圍)最好。東大門停車難如登天。
  2. 時間: 平日早點去(7點前),假日建議晚點去(9點後)人稍少,但熱門攤可能賣完。
  3. 金錢: 多帶點現金(小鈔零錢尤佳),行動支付普及中但非萬能。
  4. 穿著: 好走的鞋!夏天防暑(小風扇),冬天防風(薄外套),防蚊液必備。
  5. 環保: 自備餐具、環保袋最讚。
  6. 安全: 保管好財物,牽好小朋友。
  7. 胃量: 多人分食,多吃幾攤!

所謂「地雷」見仁見智,但有些名氣大於實際味道的,可以斟酌是否要排很久:

  • 公正包子: 名氣響亮,但就是一般小籠包,排隊過長的話CP值不高(個人意見)。
  • 轟炸大魷魚: 視覺效果佳,但麵衣厚,魷魚本體口感有時偏硬或韌,吃粗飽型。
  • 任何需要排隊排到暈的攤位,先想想是不是值得花那麼多時間等。(曾經排過一家新開的起司餅,排了40分鐘,結果… 嗯,還好而已)

基本上,看到在地人也願意排隊的攤位,通常不會太差!多觀察就對了。花蓮夜市就是要放開來探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