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Website

素食熱炒:招牌食譜、台北必訪餐廳與家常烹飪秘訣

素食熱炒


我這人,別的嗜好沒有,就愛鑽進臺灣大大小小的巷弄裡找吃的。尤其這幾年,嘴刁了,越來越懂得欣賞那股在熱炒店裡才聞得到的「鑊氣」。以前總覺得,素食熱炒?不就青菜豆腐炒一炒嘛,能有多精彩?直到有一次,在永康街那彎彎繞繞的小巷深處,被一陣難以抗拒的焦香蒜味勾了魂。那是一家不起眼到極點的小店,老闆埋頭猛火快炒,鍋鏟翻飛間,一盤盤油光亮澤、香氣直衝腦門的「素食熱炒」端上桌。我點了份招牌的三杯杏鮑菇,一口下去,那個彈牙,那個醬香濃鬱帶著九層塔的辛竄,完全顛覆了我對素食的想像!(從此開啟了我的瘋狂覓食之旅)

說真的,臺灣的 素食熱炒 文化實在太迷人了。它可不是單純把肉拿掉那麼簡單。厲害的師傅,懂得用新鮮時蔬、當季菇蕈、手工豆製品,甚至各種意想不到的食材(像是口感神似花枝的「蒟蒻花枝」!),透過猛火快炒的技巧,把食材本身的鮮甜滋味完全逼出來。那股 鑊氣,就是大火瞬間加熱,讓食材表面產生焦香風味的關鍵,少了這個,就像炒菜沒放鹽,整個不對勁!而且,誰說素食就一定清淡無聊?臺式熱炒的經典調味——三杯、沙茶、宮保、黑胡椒,運用在素食材料上,照樣能炒得你胃口大開,飯一碗接一碗!比起大魚大肉的重負擔,這樣的 素食熱炒 吃起來更沒負擔,腸胃也舒服多了。(當然,前提是油別放得太誇張啦!有些店家下手太重,吃完整盤油亮亮的,反而有點膩。)

不過,吃了這麼多家,踩過的雷也不少。有些店為了追求「像肉」,用了太多加工素料,吃起來滿嘴化學感,反而失去了蔬菜的本真,這點我真的不行。還有些店炒功不到位,青菜炒得軟爛出水,一點脆口感都沒有,看了就沒食慾。所以啊,找到一間真正厲害的 素食熱炒 店,那份驚喜感,真的會讓人回味好幾天。

在家嘴饞了怎麼辦?總不能天天跑熱炒店吧!(錢包和體重都受不了)摸索了幾年,也從熱炒店老闆那邊偷學了幾招(當然是站在旁邊看,厚著臉皮問來的),加上自己反覆實驗,總算有幾道拿得出手的家常版 素食熱炒 。今天就來分享三道我最愛做、也最容易成功的!重點就是要捨得開大火,動作要快!


三杯杏鮑菇 (香氣爆表!下飯第一名)

這道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也是我那次永康街驚豔滋味的啟蒙菜!三杯的靈魂——麻油、醬油、米酒,加上大量老薑和九層塔,組合起來的香氣,誰能抵擋?杏鮑菇厚實彈牙的口感,更是完美吸附醬汁,一口咬下,汁水伴隨著濃鬱醬香在嘴裡爆開,超級滿足!

  • 食材:
  • 新鮮杏鮑菇 3-4 根 (約 300g,滾刀切大塊,口感才好)
  • 老薑 1 大塊 (約 50g,切薄片,越多越香!)
  • 大蒜 5-6 瓣 (拍碎就好)
  • 新鮮九層塔 1 大把 (洗淨摘葉,梗也可留一點增香)
  • 乾辣椒 2-3 根 (怕辣去籽,愛辣可剪段)
  • 純麻油 3 大匙 (香氣的關鍵,別省)
  • 醬油 2 大匙 (我用金蘭甘醇醬油,鹹甜適中)
  • 素蠔油 1 大匙 (增加厚度)
  • 米酒 2 大匙 (去腥增香)
  • 冰糖 1 小匙 (或二砂,平衡鹹度)
  • 少許水 (約 2-3 大匙,視情況加)
  1. 鍋燒熱,倒入麻油,用 中小火 慢慢煸香薑片。這步驟超重要!要把薑片煸到邊緣有點捲曲、乾乾的,香氣才會完全釋放出來(耐心點,別急著開大火,麻油會苦)。接著放入大蒜、乾辣椒爆香。
  2. 大火!倒入杏鮑菇塊,快速翻炒。你會看到杏鮑菇一下子就把油吸光了,別擔心,繼續炒,炒到杏鮑菇表面呈現金黃色,邊緣有點微焦,香氣撲鼻而來。
  3. 沿鍋邊嗆入米酒,快速炒勻讓酒氣蒸發。接著加入醬油、素蠔油、冰糖,快速翻炒均勻,讓每塊杏鮑菇都裹上醬色。
  4. 這時加入少許水(大概能蓋到食材1/3處就好),稍微拌勻,蓋上鍋蓋,轉中火燜煮約 2-3 分鐘,讓杏鮑菇吸收醬汁入味。
  5. 開啟鍋蓋,轉回大火收汁。汁不用收太乾,要留一點拌飯才讚!最後,關火!撒入大把九層塔,用鍋子的餘溫快速拌炒幾下,看到九層塔稍微變軟即可馬上盛盤。九層塔炒過頭就黑了,香氣也跑光光。這道 素食熱炒 配白飯,絕配! (注意:燜煮時間看杏鮑菇大小,別煮過頭失去口感!)


塔香茄子 (不變黑的秘訣!軟糯入味)

茄子真是讓人又愛又恨的食材。愛它的軟綿入味,恨它一不小心就炒得黑嚕嚕,賣相很差。失敗無數次後,終於抓到訣竅!這道 素食熱炒 要點在於「過油」或「先蒸」以及最後的醬燒,搭配九層塔的香氣,鹹香下飯!

  • 食材:
  • 長條茄子 2 條 (約 400g,選擇摸起來結實有彈性的)
  • 九層塔 1 大把
  • 薑末 1 小匙
  • 蒜末 3 瓣
  • 辣椒末 1 根 (可省略)
  • 醬油 1.5 大匙
  • 素蠔油 1 大匙
  • 米酒 1 大匙
  • 砂糖 1/2 小匙
  • 烏醋 1 小匙 (點睛之筆!)
  • 太白粉水 少許 (勾薄芡用,可選)
  • 食用油 適量 (油炸或半煎炸用)
  1. 處理茄子不變黑關鍵! 茄子洗淨去蒂,切滾刀塊或長段。立刻泡入 鹽水 中 (一大盆水 + 1小匙鹽),浸泡約 10-15 分鐘。撈起後 徹底瀝乾,可以用廚房紙巾壓乾水分。這步能有效阻止氧化變黑。(懶人法:切好直接丟進熱油鍋炸/半煎炸,高溫快速鎖色)
  2. 方法 A (過油):鍋中放多點油 (約半杯),燒熱至約 160-170°C (筷子插入邊緣有小泡泡),倒入瀝乾的茄子,中火炸約 1 分鐘至表面微微金黃、變軟即可撈起瀝油。方法 B (省油半煎炸):鍋中放比平常炒菜多 2-3 倍的油,燒熱,下茄子,中大火快速翻炒,讓每塊茄子都均勻吃到油,炒到茄子變軟、表面有光澤即可盛出備用(油可以倒出留一點炒香辛料)。
  3. 原鍋留約 1 大匙油,爆香薑末、蒜末、辣椒末。
  4. 放入處理好的茄子,快速翻炒幾下。嗆入米酒,加入醬油、素蠔油、砂糖,以及約 50ml 的水,翻炒均勻。蓋上鍋蓋,轉中小火燜煮約 2-3 分鐘,讓茄子徹底軟化入味。
  5. 開啟鍋蓋,嘗一下味道調整鹹淡。喜歡有點濃稠感的可以淋入少許太白粉水勾薄芡。
  6. 最後關鍵步驟! 轉大火,撒入九層塔,快速翻炒幾下。沿鍋邊淋下烏醋,快速拌炒均勻即可關火盛盤。那個烏醋的酸香氣一上來,整道菜的層次就跳出來了!這道 素食熱炒 的茄子入味又軟糯,配飯無敵。


鳳梨咕咾菇 (酸甜開胃!小孩最愛)

這道是模仿經典粵菜「咕咾肉」的 素食熱炒 版本,用菇類取代肉,口感一樣很好!酸甜的醬汁,搭配炸得酥脆的菇塊和新鮮鳳梨、彩椒,色彩繽紛,視覺味覺雙重享受,家裡小朋友超買單!

  • 炸菇部分:
  • 適合油炸的菇類:杏鮑菇 200g (切滾刀塊) 或 新鮮香菇 150g (去蒂切塊) 或 秀珍菇 150g
  • 酥炸粉 適量 (或地瓜粉+麵粉混合)
  • 冷水 適量 (調成濃稠但可流動的粉漿)
  • 食用油 適量 (油炸用)
  • 醬汁部分:
  • 番茄醬 3 大匙
  • 白醋 2 大匙
  • 砂糖 2 大匙 (或用細冰糖)
  • 素蠔油 1 小匙
  • 水 4-5 大匙
  • 太白粉 1 小匙 + 水 1 大匙 (調成太白粉水)
  • 配料:
  • 新鮮鳳梨塊 1 碗 (約 150g)
  • 青椒 半顆 (切塊)
  • 紅甜椒 半顆 (切塊)
  • 洋蔥 1/4 顆 (切塊)
  • 薑末 1 小匙
  • 蒜末 2 瓣
  1. 炸菇: 菇類處理好(杏鮑菇、香菇切塊;秀珍菇撕小朵)。酥炸粉加冷水調成濃稠酸奶狀的粉漿(粉漿能掛在菇上不會輕易滴落)。將菇塊均勻裹上粉漿。油鍋燒熱至約 170°C,分批下菇塊炸至 金黃酥脆,撈起瀝乾油分備用。(油溫夠高才炸得酥,炸好先放網架上瀝油,才不會回軟)
  2. 調醬汁: 將醬汁材料中的番茄醬、白醋、砂糖、素蠔油、水,在一個碗裡先混合均勻備用。太白粉水也調好。
  3. 炒配料: 炒鍋加 1 大匙油,爆香薑末、蒜末。加入洋蔥塊,炒至半透明。接著加入青椒塊、紅甜椒塊,翻炒約 1 分鐘至稍微變軟但仍保持脆度。
  4. 組合: 倒入步驟 2 調好的醬汁,煮滾。嘗一下味道,調整酸甜度(喜歡更酸加醋,更甜加糖)。醬汁滾後,慢慢淋入太白粉水勾芡,邊倒邊攪拌,煮至喜歡的濃稠度(要能裹住食材)。
  5. 最後步驟: 醬汁濃稠後,迅速倒入炸好的酥脆菇塊和新鮮鳳梨塊,快速翻炒均勻,讓每塊食材都裹上酸甜醬汁即可立刻關火盛盤。(菇塊一定要最後才下鍋拌,才能保持酥脆口感!泡在醬汁裡太久就軟了!) 這道色彩鮮豔的 素食熱炒,光看就讓人流口水!


我心中的臺北必訪素食熱炒店排行榜 (私心推薦!)

吃了這麼多間,總有幾家讓我念念不忘,願意為了那口鑊氣專程跑一趟。分享一下我的口袋名單,純屬個人喜好,大家參考看看:

店名 招牌必點菜 價位區間 個人評分 (鑊氣/創意/環境) 特色/小提醒
祥和蔬食 麻辣臭豆腐、三杯猴頭菇、水煮牛(素) 中高 ★★★★☆ / ★★★★☆ / ★★★★☆ 精緻川味路線,麻辣夠勁,環境舒適。缺點是價格偏高,建議多人分食。
熱熱鬧鬧素食坊 塔香茄子 (必點!)、宮保皮蛋、鐵板豆腐 親民 ★★★★★ / ★★★☆☆ / ★★☆☆☆ 鑊氣十足的傳統熱炒風!老闆大火快炒功力一流。環境較簡樸,適合純吃味道。
眾緣素食 鳳梨咕咾(菇)、鐵板麵、各式炸物拼盤 親民 – 中等 ★★★☆☆ / ★★★★☆ / ★★★☆☆ 選擇超多,從熱炒、麵飯到炸物都有。適合聚餐,口味大眾化。
得來素蔬食早午晚餐 炒麵/炒飯 (鑊氣香!)、菜圃蛋、當日炒青菜 親民 ★★★★☆ / ★★★☆☆ / ★★★☆☆ 白天也吃得到熱炒風味!炒麵炒飯鑊氣足,家常菜口味好。
寶林茶室 特色馬來風味炒粿條、咖哩蔬菜、沙爹串 中高 ★★★☆☆ / ★★★★★ / ★★★★☆ 南洋風味素食熱炒!口味獨特創新,香料運用精彩。環境有氣氛。

(小聲說:口味這事很主觀,我愛的你未必愛,親自試過才知道!另外,有些店生意超好,記得避開用餐巔峰時段或先訂位。)


挑對食材!家裡做出好味素食熱炒的關鍵

在家做 素食熱炒,食材新鮮度真的超級重要!去傳統市場往往能找到當日現採、更水靈的蔬果。分享幾樣我覺得炒起來特別好吃的:

  • 葉菜類: 空心菜、A菜、小白菜、地瓜葉。大火快炒,變軟即可,千萬別炒過頭爛掉!買回家立刻用報紙包好根部,噴點水冷藏,盡快吃完。
  • 根莖瓜果類: 茄子 (處理看上面秘訣)、苦瓜 (切片泡鹽水去苦)、絲瓜、冬瓜、玉米筍、蘆筍 (根部削皮)。這類耐炒,可以搭配醬燒。
  • 菇蕈類: 杏鮑菇 (百搭!)、香菇 (新鮮或乾貨泡發都好)、秀珍菇、鴻禧菇、木耳、雪白菇、珊瑚菇。菇類自帶鮮味 (Umami),是 素食熱炒 提鮮的利器!新鮮菇類不要水洗,用濕布擦乾淨就好。
  • 豆製品: 板豆腐 (煎過再炒)、豆包、豆乾 (選紮實的)、百頁豆腐 (口感特別,但屬加工品)、素雞/素肚 (選品質好的)。豆製品是蛋白質和口感來源,處理得當很好吃。
  • 其他特色食材:
    • 新鮮鳳梨 – 增加酸甜果香。
    • 破布子 – 臺灣特有!鹹甘風味,蒸魚炒菜都好用,天然調味料。
    • 豆豉 – 增加鹹香發酵風味。
    • 樹子 (破布子製品) – 同上。
    • 蔭瓜/蔭豉 – 增加甘醇味。

調味料不能馬虎! 好醬油、純麻油、品質好的沙茶醬、素蠔油是基本款。新鮮的薑、蒜、辣椒、九層塔更是靈魂!冰箱常備這些,隨手就能變出好菜。


素食熱炒 Q&A

Q:素食熱炒會不會比較不健康?感覺很多油?
A:這問題問到重點!關鍵在於烹調方式和油的用量。店家為了追求鑊氣和速度,油量通常不會少。健康吃法: 挑選看起來油光不要太誇張的菜。 主動要求少油。 多點蒸、煮、涼拌菜搭配。 在家自己做,更能控制油量。適量的好油是必需的(提供鑊氣和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但過猶不及。

Q:第一次嘗試素食熱炒店,怎麼點才不會踩雷?
A:我的建議: 1. 先點店家招牌菜!通常是經過市場考驗的。
2. 點經典的 素食熱炒 菜色:三杯杏鮑菇、塔香茄子、鐵板豆腐、宮保皮蛋、炒水蓮、鳳梨咕咾(菇)。這些不容易出大錯。
3. 觀察別桌點什麼,哪道菜上桌率最高?跟著點就對了! 4. 勇敢詢問店員推薦!告訴他們你的口味偏好(例如怕辣、想吃清爽點)。

Q:在家做素食熱炒,最重要的秘訣是什麼?
A:三個字:火要旺!想在家複製熱炒店的鑊氣: 1. 鍋子要夠熱:空鍋燒到微微冒煙再下油。 2. 油量要夠:別太省,至少要能潤鍋並讓食材均勻接觸熱油。
3. 食材水分要瀝乾:濕答答的菜一下鍋,溫度立刻降,變成「水煮」而非「快炒」。
4. 分批炒:別貪心一次下太多食材,鍋溫會驟降,炒出來容易出水。
5. 調味料先備好:炒的時候動作要快,沒時間慢慢量。用碗先把醬油、糖、水等調好(碗汁)直接倒下鍋最方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